靈魂為了學習與體驗投生到物質世界中,地球便是我們目前的集體體驗場。因此,並不是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,我們只是被動無奈接受,而是事情專門為了我們而發生-故事會為了觸動一個人而展開,同理,大環境的能量流也是為了服務集體而存在。你可以先將能量流看做氣象雲層的流動變化,當烏雲壟罩,如果你剛好沒有帶傘,被雨淋濕-被負面能量環繞,被共振的你便會覺得昏天黑地,彷彿世界沒有希望。 以《飢餓遊戲》為例(以下有雷喔),當貢品(參賽者)進入遊戲後,會發現場地會設置各種地形,有的地點會存放一些特別的資源(這便是地球能量景點的概念),有些是一些的局部的機關(例如山洪或野獸),山洪是為了逼出那些避免爭鬥而躲藏在山林深處的貢品,野獸則是為了減少倖存者,讓歹戲拖棚的比賽分出勝負,無論何者都是為了創造高潮迭起的劇情而存在,而這些機關便可以看做大環境能量流。 能量流的本質,是恐懼,有宇宙設置天然存在的,也有因人群投射而更加厚實的(相反也可以因集體的禱告而化解),有時濃重,有時稀薄,更確切地說是一團缺乏能量的雲霧,就像一塊只能穿透特定微弱色光的玻璃,有時是生存恐懼,有時是愛的匱乏,有時是無價值感,會隨著宇宙安排的神聖秩序,不定時凝聚成團,起伏波動。就像是故事一定要有考驗、困難、挑戰一樣,能量流便是扮演這樣的反派角色。